为什么中国女人更容易患乳腺癌?真相竟是……

来源:北京瑶医医院 更新时间:2023-04-07 阅读数:

相关研究数据显示,我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,目前正以每年3%的速度递增。


此外,我国乳腺癌患者诊断的平均年龄是45——55岁,较西方女性年轻了10岁,而且年轻患者越来越多,<35岁的患者约占10%~15%。
那么,中国女性为什么容易患乳腺癌? 
1、乳房太紧实!
中国女人有一半以上是致密型乳腺。根据一项研究,乳房高密度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=2X乳房低密度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。
研究包括18000例乳腺癌女性和同年龄阶段184000例未患乳腺癌的女性,结果发现和其他常见的危险因素(如乳腺癌家族史、30岁后首次生育)相比,乳腺密度是乳腺癌最大的预测因子。



微信图片_20230323141527.png



致密型乳腺,如何预防乳腺癌?
既然是因为乳房高密度,那就想办法降低乳房密度呗。
的确,降低乳房密度大概可以预防39%的绝经前乳腺癌和26%的绝经后乳腺癌。
然而,降低乳房密度可行吗?答案是:对于乳房密度,我们能做的很少。
用抗雌激素药会有严重的副作用,除非有乳腺癌高风险,否则不推荐使用。
增加体重使乳房脂肪组织增多、降低乳房密度也不现实,因为肥胖本身也是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。实际上,如果乳腺癌老年患者保持正常体重的话,约23%的乳腺癌不会发生。
60% 的年轻女性和 40% 的绝经后女性乳房密度高,而乳房密度高使得肿瘤更难被乳房X线发现。也就是说,乳腺密度高=乳腺癌风险高+不易被查出。


 


2、姑娘你太胖!
由于高脂肪饮食可以改变机体的内分泌环境,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,因而增加了罹患乳腺疾病的危险性。此外,高脂饮食易导致肥胖,而肥胖与乳腺癌密切相关,肥胖者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生率比非肥胖者高3.45倍。脂肪堆积过多,雌激素的生成便增加,多余的雌激素被脂化后贮存于脂肪组织内,并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液,会对乳腺组织产生刺激,久而久之,易引起乳腺病。



微信图片_20230323141538.png



3、生娃太晚!
据《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》中发布的调查数据:没生过孩子的女性比生过孩子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要高2.5倍,35岁以上怀第一胎的女性则比20多岁怀孕生孩子的女性要高2倍多。也就是说,正常年龄段怀孕生子会大大降低患乳腺癌风险。
4、不愿意母乳喂养
研究显示,哺乳有两个主要生物学机制能引起保护性作用:一是哺乳可能导致乳腺上皮更进一步的分化终止——减少细胞恶变;二是延迟了妊娠后月经周期的恢复——减少内源性性激素对乳腺的刺激次数。
中国的很多年轻妈妈为了保持身材,不愿意母乳喂养,或者是由于工作关系,没法继续给孩子哺乳,在一定意义上减弱了哺乳对预防乳腺癌的保护作用。



微信图片_20230323141549.png



胸大易患乳腺癌并没有科学依据
对面走过来两个女孩,一位波涛胸涌,一位一马平川。在“前凸后翘”审美观点的影响下,许多人会说前者更好看,但也有人会说:“有什么好的?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。”
事实真是这样吗?
1/2=2/4,分母增大,分子也会成倍增大。以此类推,乳房大的人,患乳腺癌的几率也会更高,听着很有道理的样子嘛。
可乳腺癌毕竟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,而是复杂的发病过程,所以拿体积说事儿并不合适。相反地,按语文的思维习惯咬文嚼字一番,倒很有意思了。
 
为什么乳腺癌叫“乳腺癌”,而不是 “乳房癌”? 
非常简单,因为癌变是发生在乳腺的,如果命名为“乳房癌”就把其他组织也一棍子打死了。实际上,乳房除了乳腺外,还包括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脂肪、血管、淋巴管啥的呢。
一句话——胸大易患乳腺癌并没有科学依据
中国女人查乳腺首选超声
首先!中国女人筛查乳癌,首选超声、超声、超声!重要的事说三遍。因为超声普及度高,成像清晰,更适合中国女人的“致密性乳腺”。



首页
预约挂号
电话咨询